前言
最近,关于核酸检测的话题有点火,并一度冲上了头条热榜。比如有网友通过公开登记信息发现,最近有点出名的某某企业,在全国各地开办有数十家医学检验实验室公司,也从事核酸检测业务,还有一些好事者表示:“公司开到哪儿,哪儿就疫情暴发”、“比巧克力还要巧”、“到底是商业眼光超前,还是另有原因”,等等,引发关注。
虽然只是民间的言论和猜疑,并没有经官方调查确认,不能当真,但是这样一来,关于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话题,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为此,我们针对网友们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来梳理一下有关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供朋友们参考。
现在的核酸检测,相当一部分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很多人提出疑问,这个第三方检测机构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医疗机构,比如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第二,疾控机构,一般县级以上都设有疾控中心,可以开展核酸检测;第三类,第三方检测机构,比如各类取得许可并依法登记设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等。
所谓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公司制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室或者医学独立检验室,它是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独立医学检验室与医院建立联系后,收集医院病人的检验标本,检验后将检验结果送至医院,应用于临床。
有网友通过查询发现,包括最近有点火的某家族旗下第三方检测机构,其注册资本大多都是认缴制的,其中有些网友更是质疑,把核酸检测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没有实缴注册资本的“空壳”公司,如何放心?
关于这一点,根据公司法,除了目前仍保留的诸如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各类金融机构、民办营利性生学校等特定行业以外,其他包括医学检验类公司并不要求实缴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认缴不等同于皮包公司,根据法律,股东需在认缴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承担责任。比如,某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股东为A公司(持股100%),则A公司需要在1000万元认缴出资额内承担责任。
有网友提出,既然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存在并且从事医疗检测检验服务,根据这几年的疫情防控情况来看,核酸检测需求旺盛,市场前景相当可观,那它有什么门槛呢?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设立?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样也是医疗机构,只是其出资一般来自于民间,所以一般属于民办医疗机构,在我国,开办医疗机构的条件还是相当严格的,条件和门槛也是相当高的,有很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并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进入的行业。
它的审批、校验和管理,与其他公办医疗机构一样,都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来进行注册、审批。审批的机构一般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来进行设置审批,遵循的也是医疗机构审批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因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设立,是有很高的门槛、很严格的条件和审批程序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设立的。
核酸检测数据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数据,是国家和各地作出防控措施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该数据的可靠性,对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发生了检测数据出现错误的现象(不特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比如公开报道中,就在几天前广州曾发生15例初检阳性,但当日复检除4例未出结果外,其余11例全部为阴性的案例,因此,不论是医院、疾控部门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人们对其可靠性表示关注和担忧甚至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